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《數字時代閑置資源優化利用模式研究》表明,我國二手交易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萬億元。然而,在閑置經濟蓬勃發展、群眾暢享綠色生活的同時,定價不合理、交易詐騙、售后難保障等問題卻威脅到了消費者的“錢袋子”,成為制約閑置經濟發展的“絆腳石”。
隨著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,各類二手交易平臺的用戶數量節節攀升。有人認為,閑置經濟讓“二手貨”變成了“香餑餑”,值得推崇。但也有人認為,二手商品交易導致消費糾紛頻發,商品售后難保障。對此,請談談你的看法。
1.閑置經濟發展的背景。
隨著綠色、共享消費理念的不斷普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執著于高價新品,更加青睞功能完備、性價比高的二手商品。電商與物流的發展也讓閑置商品的跨區域交易成為可能,閑置交易平臺層出不窮,閑置經濟新業態煥發著更加蓬勃的生機。
2.閑置經濟發展的意義。
(1)迎合消費需求。對買家而言,閑置商品價格更低廉,甚至還可能“撿漏”,在同等預算下能買到更多種類的商品。對賣家而言,“斷舍離”能讓現金回流,從而購買自身更需要的商品。
(2)創造環境效益。閑置經濟延長了二手商品的生命周期,提高了商品的使用效率。閑置經濟蓬勃發展本身,也承載并傳遞著綠色、可持續的理念,有利于推進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。
(3)釋放經濟活力。二手交易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,成為了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后疫情時代低迷的消費預期下,閑置經濟為市場帶來了大量現金流,甚至依托二手交易平臺逐漸形成了新的產業鏈,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。
3.二手商品交易糾紛頻發的原因。
(1)商品信息不透明。二手商品交易多發生于個體之間,買賣雙方信息往往不對等。尤其在線上交易時,商品購買渠道是否正規、真實品質均難有效查證。
(2)商品價格難統一。商品損耗度、包裝完整度、購買來源差異較大,交易價格多由買賣雙方自行約定,缺少統一標準。
4.對閑置經濟的態度。
閑置經濟發展前景廣闊,但仍需加強引導規范,讓二手商品定價更合理、交易更安心、售后更優質,釋放更多綠色效能。
5.對閑置經濟發展的建議。
(1)支持鼓勵蓬勃發展。用好財稅杠桿,通過稅費減免助力“互聯網+二手”模式發展。支持社區定期組織家庭閑置物品交易活動,鼓勵學校設置舊書分享角、分享日。
(2)規范確保有序經營。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,健全車輛、家電等常見二手商品鑒定、評估、分級標準,規范交易秩序。交易平臺應落實責任,加強交易行為監管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)
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6-16
06-10
06-09
06-07
06-06
06-02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