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、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、氣候雄心峰會及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,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
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,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。
碳中和是指企業、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,然后通過植物造樹造林、節能減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實現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國際會議上提到“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”,對此談談你的看法。
1.表明觀點。
“我和你,心連心,同住地球村”這句歌詞是當今國際對于生態環境態度的真實寫照,生態環境關乎著每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未來,作為國際大國,習總書記提出的碳中和與碳達峰,代表了中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立場。
2.現狀背景。
當前我國的主要生產模式已經做出了極大的改善,經濟的發展勢頭持續向好,經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,對于一些高耗能、高排放、高污染的生產企業作出了一定的產業結構改革,不論是通過技術的創新升級還是對生產過程的嚴格管控;但是,仍然存在著部分生產技術有待提升,甚至有些企業知法犯法的情況,同時,國民的環保意識也有待提升,這些都對我國的“雙碳”計劃有所影響。
3.分析重要性。
(1)為地球生態作出貢獻,彰顯大國擔當。當前許多的環境問題,根源都在于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,中國作為人口大國、生產大國,對于碳排放量的控制,會對世界生態的改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,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帶頭者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也必然作為己任,通過控制碳排放量,為世界環境作出貢獻。
(2)符合綠色發展觀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“綠色、協調、開放、共享、創新”的發展觀念,控制碳排放就是在維護生態的平衡,以求達到綠色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狀態。
(3)在國際上起到示范作用。生態環境的改善絕非易事,更不是靠中國單打獨斗就能實現的,中國提出的“雙碳”計劃,是在向世界宣告決心,也是在呼吁各國共同投身到生態建設這一大工程中來。
4.對策建議。
(1)加強環境立法。對于主要碳排放的生產企業,要細化和嚴格有關法律標準,同時要明確違規違法的懲戒措施,如“按日計罰”等手段,讓生產行為有明確的法律框架和紅線,規范生產。
(2)嚴格管理監督。除立法外,要嚴格執法,對于生產過程要全程監督,嚴格對生產企業排污報告的檢查,明確公開做好相關查驗檢測,也可以加入民眾監督手段,保證生產規范。
(3)加大研發力度。對于“雙碳”計劃的實施,仍需要從技術手段上進行升級,如生產方式、交通工具的升級(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的優化等)、智慧生活等方面,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。
(4)廣泛宣傳倡導。團結就是力量,要發揮民眾的力量,加大宣傳綠色生活的理念,已經綠色生活方式進社區、進機關、進校園等,培養民眾健康低碳生活的理念,形成良好的習慣,共同為“雙碳”、為世界環境作出努力和貢獻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)
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6-15
06-13
06-07
06-06
06-02
06-01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6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
06-15